“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高質量畢業生的首位要素。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嘉職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就成立了產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他們分別來自嘉興絲綢、嘉興毛紡等嘉興重點紡織印染企業,每年邀請他們為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把脈會診。在嘉興市政府將紡織產業列為“八大千億”產業后,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精神鼓舞下,現代紡織技術專業提出了以“翻篇歸零”的心態進行專業改革,通過深化自身改革、豐富內涵建設來爭當服務區域紡織產業的“領頭雁”。
經過層層討論,一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確立,即“一個平臺、二個方向、三個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合作為平臺,開展校企聯動培養、學徒制模式培養,將教學發力點從課堂引向車間;根據市政府提出的畢業生留嘉率要求,對照嘉興區域紡織行業對技能人才的專業取向,做好“紡織品設計”、“紡織品檢測與貿易”二個專業方向預案,做到“產業需求,錯位培養 ,靈活應變”;在課程項目設計上,提出了“創意與市場相結合,創新與技能相結合,創業與就業相結合”的三結合原則,為各類教學改革指明方向。
“課程體系”是提高學生技能的關鍵要素。從去年開始,教育部反復強調高校在課程設置中,要減少“水課”打造“金課”。嘉職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十分重視課程體系建設,主要核心課程必須經過由行業專家、企業領導組成的委員會逐一審定,即便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也通過視頻會議對課程設置進行了逐門論證。
根據嘉欣絲綢股份公司的要求,注入了絲綢產品設計的項目,延續了絲綢產品設計的元素,凸顯絲綢“精、細、高”的設計理念。針對絲綢園區欣昌印染要求,調整了染色技術與印花技術的課時分配等;針對桐鄉毛衫園區與王江涇紡織企業要求,平衡了機織技術與針織技術學時安排。根據企業反映紡織圖形技術應當重視的提議,在2016級培養方案中,增加了“紡織圖形技術”、“ 紋織技術”這二門課程。這些改革或是調整都是基于了產業轉型升級這一核心問題展開,事實證明取得了成效是明顯的。
在課程實施中,提出了“圍繞職場,大賽引領,項目驅動”的教學創新模式,要求專業老師實施“產品化”項目課程教學,通過模擬企業生產過程和工藝流程,將教學環境營造為職場環境,借助信息化技術,實時解讀生產流程;以大賽引領課程改革,以賽促教,將課改重心不斷前移。
“校內外基地”是強化實驗實訓的必要保障。近幾年來,嘉職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高度重視校內、校外基地建設。在校內,按照“課程所需、能力所需、服務所需”的三個原則,有效開展校企共建共享,基本形成了紡織、印染、檢測等五大功能齊全、管理規范,集教學與科研于一體的開放性實驗實訓中心,開展了紡織行業技能鑒定,承辦了全國高職高專染色大賽及嘉興市職工技術大比武等重要活動。
在校外基地建設中,專門選擇了熱心職教事業,具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體現嘉興區域紡織特色,有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的企業,加盟到專業的校外基地隊伍中來,逐漸形成了六個校外實訓基地,建成了“產教車間”,做到實訓項目“內容求真,場所保障、指導落實、產學雙贏”,完全滿足了各類實習教學,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嘉興特欣紡織”等3家企業經過專業推薦,被授予“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榮譽稱號。
學生技能大賽成績彰顯了教學質量水平。“圍繞職場,大賽引領,項目驅動”的課程改革是否有成效,要觀察學生在全國或行業舉辦的各類大賽中成績。2009年現代紡織技術承辦了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全國紡織行業技能鑒定中心舉辦的“染色打樣全國技能大賽”,特別是在2012及2013年連續二年獲得一等獎,并授予技師資格1名;首次參加比賽的紡織品檢測大賽也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彰顯了專業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水平。2016年在浙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抗霧霾納米口罩”是唯一一個獲得本、專科高職組二等獎的項目。
近幾年來,嘉職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日益提高。以教風引領學風建設的局面已經形成,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學生在學院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畢業生中出現了3人考取本科、一人在浙江理工大學生本科畢業后,又考取研究生的喜人成績; “計算機測配色技術推廣”、“節能減排的前處理技術”、“藍印花布傳統技術革新”等多個浙江省大學生項目得到各界高度評價。
不斷拓展各類社會服務活動。作為地方性高等職業院校,嘉職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始終將投身社會實踐,參與社會服務看作是使命擔當,責任擔當。
四年間,現代紡織技術專業有二位教師援助新疆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三年,一位教師赴新疆阿拉爾職業技術學院、塔里木大學開展專業建設交流。為響應嘉興市委號召,今年8月,嘉職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積極開展了與四川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的協助活動,并在四川屏山浙川紡織工業園,為20多家紡織企業開展調研咨詢、技術講座等活動,彰顯了責任擔當。
在嘉興區域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形勢下,嘉職院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主動出擊,變企業“請”為我要“進”,積極參與了社會綜合性服務。如參與了市政府“退散進集、退低進高”專項治理,依托校內外實訓場所,開展為培訓和職業等級鑒定2000多名,開展了十多項橫向科研課題。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6456號